基本介绍
长征十一号(CZ-11)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研制的小型固体运载火箭,主要用于发射小型和商业卫星进入低地球轨道和太阳同步轨道。首次于2015年9月发射成功后,其简单结构和固体推进剂使其具备快速响应和较低准备时间的优势,最大发射能力为350公斤。长征十一号填补了中国商业卫星发射市场的空白,为经济高效的商业航天提供了重要选择。
意义
长征十一号作为中国长征系列第一型固体运载火箭,具有“快速、可靠、便捷、低廉”的优势,标志着中国具备了微小卫星快速组网能力,对快速进入空间能力具有里程碑意义,有力促进了中国小卫星的规模化发展和应用。
总体布局
长征十一号为四级固体运载火箭,全长21米,总重量约57.7吨,箭体最大直径2.0米,具有1.6米、2.0米两种直径整流罩构型 [54],起飞推力120吨,700千米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可以达到350千克,低轨运载能力可达700千克。主要用于发射太阳同步轨道和近地轨道小型航天器,5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的运载能力为500千克。
推进系统
长征十一火箭的推进系统主要采用固体推进剂。具体来说,长征十一火箭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首级(CZ-11第一级): 首级采用一枚固体推进剂火箭发动机作为主推进系统,这个发动机通常被称为DF-21。DF-21发动机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四研究院研制,使用固体推进剂,具有简单可靠、起火快速等特点。 上级(CZ-11第二级): 上级同样采用固体推进剂火箭发动机。这个级别的具体设计和规格可能因不同任务而有所变化,但通常也是固体推进剂技术。 增强型(CZ-11S): 长征十一火箭还有一个增强型版本,称为长征十一S型(CZ-11S),其推进系统也采用固体推进剂。
衍生类型
长征十一号海射型(CZ-11H): 这是长征十一号的海上发射版本,利用海上平台进行发射,可以更灵活地选择发射窗口和轨道,增加了发射的灵活性和效率。
长征十一号改进型(CZ-11A): 这是一种改进型火箭,相比于基础型号具有更强的运载能力和更高的可靠性。具体改进可能涉及推进系统、结构设计和航电系统等方面。
发射任务
2020年12月10日4时14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十一号遥九固体运载火箭将引力波暴高能电磁对应体全天监测器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成功。
2022年4月30日11时30分,中国在东海海域使用长征十一号海射遥三火箭发射吉林一号高分03D(04~07)/04A卫星,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成功。该卫星主要为国土资源普查、城市规划、灾害监测等行业领域提供商业遥感服务。
2022年10月7日21点10分,长征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在山东海阳市东方航天港点火升空,以“一箭双星”方式,将“微厘空间低轨卫星导航增强系统”S5/S6试验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北京时间2023年3月15日19时41分,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将试验十九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本次发射任务火箭采用的是2.0米直径整流罩状态。
2023年12月15日21时41分,中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五号遥六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一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该星是高轨光学遥感卫星,主要用于国土普查、农作物估产、环境治理、气象预警预报和综合防灾减灾等领域,可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信息服务。
2023年12月26日6时39分,中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在广东阳江附近海域利用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试验二十四号C卫星,三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503次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