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七号运载火箭

基本介绍

长征七号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为满足中国空间站工程发射货运飞船而研制的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其前身是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长征七号火箭全长53米,采用“二级半”构型,芯一级、芯二级直径3.35米,4个助推器直径2.25米,采用液氧、煤油等无毒无污染燃料作为推进剂,火箭起飞质量约597吨,起飞推力727吨 [94]。近地轨道(LEO)运载能力为14吨,700千米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约5.5吨。

意义

长征七号的意义在于其作为中国新一代中型液体运载火箭,主要用于货运飞船和空间站相关任务的发射,增强了中国的空间站建设和维护能力,推动了航天运输系统的现代化,提升了国家在国际航天领域的地位和自主进入太空的能力。

总体布局

长征七号火箭芯一级直径为3.35米,芯二级配置4台液氧煤油发动机,其中两机固定,两机双向摇摆。

长征七号火箭助推器长20余米,单个助推器模块高约27米,是中国2.25米直径助推器中最长的,采用了先进的助推器与芯级捆绑技术,由一台中国自主研发的120吨推力液氧煤油发动机作为动力源。其助推氧箱是在役火箭型号中长度最长的,在研制过程中采用了多种先进工艺技术,包括箱底电磁脉冲凸孔成形技术、叉型环整体锻环技术、搅拌摩擦焊技术等。

长征七号继承改进型长征二号F火箭的整流罩,整流罩直径4.2米,在发射场整流罩与有效载荷整体垂直运输、吊装。

推进系统

长征七号运载火箭为全液氧煤油火箭,使用新型YF-100、YF-115液氧煤油发动机。火箭芯一级安装两台YF-100(推力为1200千牛),发动机双摆;捆绑4个2.25米直径的助推器,分别安装单台YF-100液氧煤油发动机,发动机单摆;火箭芯二级采用4台YF-115单机推力为180kN液氧煤油发动机并联,采用两机固定、两机双摆实现控制。

衍生类型

长征七号A运载火箭总设计师是范瑞祥 ,该火箭是在长征七号运载火箭(简称“长七火箭”)的基础上,与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简称“长三甲系列火箭”)的三子级组合形成的三级构型火箭。按照中国运载火箭型谱规划,长征七号A火箭是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的主力构型,可以满足中大型高轨卫星高密度发射需求,同时有利于优化航天发射场的能力布局。

发射任务

2024年1月17日,搭载天舟七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八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升空,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4年1月16日,天舟七号货运飞船即将奔赴空间站。本次任务是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发射首次采用手动点火,误差必须控制在1秒内。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工作人员已制定300余条处置措施。

2023年11月3日,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十号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该卫星主要用于开展多频段、高速率卫星通信技术验证。

2023年5月10日21时22分,搭载天舟六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七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升空,约10分钟后,天舟六号货运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并进入预定轨道,之后,飞船太阳能帆板顺利展开工作,发射取得成功。

2023年1月9日06时00分,中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实践二十三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成功。这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459次飞行。

2022年11月12日10时03分,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起飞,随后成功将天舟五号货运飞船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成功,将首次实施2小时快速交会对接 。

2022年10月11日,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执行天舟五号飞行任务的长征七号遥六运载火箭已完成出厂前所有研制工作,于北京时间2022年10月11日,安全运抵文昌航天发射场 [82]。之后,长征七号遥六运载火箭将与先期已运抵的天舟五号货运飞船一起按计划开展发射场区总装和测试工作。

2022年9月13日21时18分,长征七号A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起飞,托举中星1E卫星直冲云霄,随后卫星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成功。

2022年9月11日,长征七号甲遥五运载火箭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技术区完成相关工作后,垂直转运至发射区 (201 号工位) ,预计将于9月13日晚间择机发射 。

2022年5月10日01时56分,长征七号遥五运载火箭(简称“长七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起飞,成功将天舟四号货运飞船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成功。2022年中国空间站建造大幕正式拉开。

2021年9月20日15时10分,长征七号遥四运载火箭在中国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腾空而起,成功将天舟三号货运飞船送入预定轨道,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阶段第四次发射任务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