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和核心舱

新闻

2021年4月29日在海南文昌用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成功将空间站天和核心舱送入预定轨道,中国空间站在轨组装建造全面展开。

这是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的首次发射。

中国空间站以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三舱为基本构型。天和核心舱是空间站发射入轨的首个舱段,也是目前我国自主研制的规模最大、系统最复杂的航天器,起飞质量22.5吨。

“天和核心舱主要用于空间站统一控制和管理,具备长期自主飞行能力,可支持航天员长期驻留,开展航天医学、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空间站任务总指挥王翔说。

长征五号B是专门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建设而研制的一型新型运载火箭,是我国目前近地轨道运载能力最大的新一代运载火箭。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系统总设计师李东说:“发射载人空间站舱段,只有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能够胜任。

约494秒后,舱成功分离。天和核心舱准确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园满成功!

“这次发射任务成功,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在轨组装建造全面展开,为后续关键技术验证和空间站组装建造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郝淳表示。

根据计划,天和核心舱将先后迎接天舟货运飞船和神舟载人飞船的访问,关键技术验证后与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实施交会对接,完成空间站三舱组合体在轨组装建造。

1992年,党中央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目前已实现11名航天员共14人次太空飞行和安全返回,圆满完成第一步、第二步全部既定任务。

简介

天和核心舱主要用于中国空间站统一控制和管理,具备长期自主飞行能力,可支持航天员长期驻留,开展航天医学、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起飞质量22.5吨,是中国自主研制的规模最大、系统最复杂的航天器。后续,天和核心舱先后迎接天舟货运飞船和神舟飞船的访问,在全面完成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后,与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实施交会对接,完成中国空间站三舱组合体在轨组装建造。

功能

提供生命支持系统:天和核心舱内设有各种生命支持系统,包括空气净化、水循环、食品供应等,确保宇航员在太空中有足够的氧气、水和食物,维持其生存和健康。

提供居住和工作空间:天和核心舱是宇航员在太空中的主要居住和工作区域,内部配备有睡眠舱、工作台、运动设施等,为宇航员提供舒适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提供对接和连接功能:天和核心舱是中国空间站的对接纽,可以与来访的货运飞船、载人飞船以及其他舱段对接,实现空间站各模块之间的连接和信息交流。

提供科学实验平台:天和核心舱内设有多个科学实验舱,可以进行各种实验,包括生物学、物理学、材料科学等领域的研究,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

提供姿态控制和能源供应:天和核心舱具备姿态控制和能源供应系统,可以控制空间站的飞行姿态,并为整个空间站提供电力和能源支持。

作为空间站的管理中:天和核心舱负责空间站的整体管理和运行 包括任务规划、资源分配、 通讯指挥等职能,是空间站的中控制中心。

任务

提供基本生活支持:保障宇航员的基本生活需求,包括空气、水、食品、废物处理等系统,确保宇航员能够在空间站内长时间工作和生活。

支持未来空间站模块的对接和组装,实现空间站的扩展和功能完善。

姿态控制与轨道保持:配备姿态控制系统和推进器,确保空间站的稳定姿态和轨道位置,避免与太空垃圾或其他卫星发生碰撞。

调整和维持空间站的飞行姿态,保证太阳能电池板的有效利用和各类实验设备的正常工作。

能源管理:收集和存储太阳能,通过太阳能电池板为整个空间站提供电力。

管理和分配电力资源,确保各系统的正常运行和科学实验的顺利进行。

科学研究与实验:提供多个实验平台和设备,支持在微重力环境下进行各种科学研究和实验,包括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物理学、流体力学等领域为地球观测、太空环境监测和新技术验证等提供支持。

信息与通信:作为空间站的通信纽,确保与地面控制中心的稳定通信,包括数据传输、语音通话和视频会议等,实现空间站内部各模块和宇航员之间的高效通信和协调。

系统监控与管理:作为空间站的管理和控制中心,负责整体空间站的运行监控、任务调度、各系统状态检查和应急响应。

实时监控各子系统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和处理故障,确保空间站的安全和高效运行。

支持国际合作:为国际合作项目提供平台,支持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科学实验和技术验证,促进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意义

标志性里程碑:作为中国空间站的核心舱,天和标志着中国在建设和运营长期有人驻留的空间站方面迈出了关键一步。这表明中国具备独立建造和管理大型空间设施的能力。

标志性里程碑:作为中国空间站的核心舱,天和标志着中国在建设和运营长期有人驻留的空间站方面迈出了关键一步。这表明中国具备独立建造和管理大型空间设施的能力。

科研平台:天和核心舱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平台。它配备了多种实验设备,可以进行微重力环境下的材料科学、生命科学、流体物理等多领域的实验,推动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的发展。

国际合作:天和核心舱及其后续模块的建设和运行为国际合作提供了新的机会。中国已经表示欢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其空间站计划,这将促进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索和利用太空资源。

持续载人航天能力:天和核心舱将支持长期有人驻留,提升中国在载人航天领域的持续性和可靠性。它为未来更远距离的载人航天任务,比如月球和火星探测,莫定了坚实基础。